渭南西北新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10月)
渭南西北新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92年,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渭南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省级示范性全日制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一、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渭南西北新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集中等职业技能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高技能人才、农民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于一身,省教育厅命名的省级示范性全日制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新建校区位于渭南高新开发区石泉路。占地187亩(118546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学校办学地点规划时,按照渭南市政府关于高新开发区职教园区规划建设要求,和渭南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实行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独立办学,各自管理。投资近一亿元,学校办学设施齐全,有标准化的运动场,藏书20余万册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现代化的实习实训设备,高速铁路运行沙盘,高铁模拟仓,机车车辆结构和附件模型,电工电子实验室,烹饪实习实训大厅等价值5000余万元的实训设备,同时已建成教室、学生公寓、公用设施:体育场、会议中心、学生食堂、报告大厅等。现新校区已建设完成,各种教学设施已投入使用。
2、办学规模:
学校开设有中餐烹调与营养膳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焊接应用技术、机电应用技术、金融事务等七个精品专业,形成了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为骨干、以烹饪为特色、以技能专业为基础的专业格局。学校由陕西华山教育集团管理,与轨道交通用人单位合作,就业安置有保障,加之学校搬迁新校区,办学条件彻底改善,学校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大;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创新成效凸显,办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认可,因而招生工作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在招生过程中,广大考生、家长踊跃来校咨询、参观、报名,招生人数达200余人,较去年招生人数净增178人;当年毕业学生21人,中职学历教育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98人,较上一年度增加206人,学生在校巩固率也大幅提升,全年仅有6人因外出打工、参军等停止学习,学生巩固率达到98%。
3、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人,讲师24人,双师型教师26人,结构合理、师资精良,师资力量雄厚。实施名家办学、专家治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4、设施设备:
学校坚持不懈地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办学基础能力建设,先后投入近亿元全面建设了专业实习实训教学设施,学校已经购置了一流的教学设施与器材。在新的校区,学校实习实训大厅、综合图书实验楼已经相继投入使用,建成了以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烹饪为主的教学实习实验实训设施,现在学校已经拥有高铁模拟仓、高速铁路运行沙盘、火车软、硬座模拟仓、机车车辆结构和附件模型、机电技术、电子焊接装配、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等实习实训室,现有各类设备总值5000万元,各专业实习实训均能保证每人一个工位,与上一年度相比,各类教学实习设施配置已经有了质的突破和飞跃,全面达到或超过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标准。
二、学生发展:
1、素质提高:
学校坚持“您把孩子交给我,我把人才还给您”的办学理念,遵循“让走进校门的学生都自信,让走出校门的学生都成功”的育人宗旨。积极实施质量立校工程、名师锻造工程、校园文化工程。全力推进学校办学改革创新,开展了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吸引力正在快速提高。在这一年度,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学生身体素质测评、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和文化课教学检测,学生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获得率在98%以上、学生文化检测合格率在97%以上,毕业年级学生100%实现了按时毕业。尤其是在全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学生连年获奖,其中2016年,参加陕西省饭店业烹饪技能大赛,学生8人获中式烹调、西点、面点金奖;学校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春运期间在火车站担任值班引导,进社区为空巢老人免费剪发,在苏州瑞仪光电等企业参加生产劳动等。使学生了解社会、理解社会、融入社会。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起到了适应社会、锻炼能力的目的,又充分展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同时在企业竖起了学校崭新的品牌,重塑了团队的良好形象,坚定了继续改革创新实践的办学信念。学校办学成果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扬。
2、校园活动:
今年七月,学校顺利实现了迁校办学的目标。迁入新校区办学以来,全校师生在新的校园正常学习生活,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广大师生切身体会了新校园所带来的自豪和骄傲,在新的校园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华山杯”文化艺术节,承办了华山教育集团第二届“轨道杯”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树立起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全新形象。据连续两个学期的师生问卷调查,学校各项工作在师生中的满意率都在90%以上,其中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都在96%以上,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和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也在94%以上。
3、资助減免:
在职业学校实行学生资助和免学费工作,是党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做好做实这项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学生资助政策,一是落实管理责任,校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主管校长具体负责有关资助政策落实,确保了这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设立专门机构,配齐管理人员,按照要求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市区培训,做到了学生资助管理专人专责、专户专帐,保证了政策能落实、工作能到位;三是建立健全资助管理档案,如实记载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做到了资料齐全翔实;四是规范资助管理工作程序,每学年都对申请资助学生进行审核、公示,做到学生资助及免学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对公示审核合格的学生名单,及时在中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上进行注册、上报、审核。同时,我们还将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开展资助政策、感恩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宣传活动、对资助学生做家庭回访、做到精准扶贫,让资助工作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在2016学年度,学校按照资助政策,对一、二、三年级学生全部实施了免学费,共免除学生应交学费38.24万元,对一、二年级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了中职学生生活资助,共资助学生69人次、落实助学金13.8万元,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保证了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活动,将建档立卡的扶贫户家庭子女全部列为资助对象,并为2名在校的扶贫户家庭学生争取到了每人每年3000元的教育扶贫资金,彻底解决了学生上学的后顾之忧。
4、优质就业:
学校就业工作由学校就业安置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建全就业安置工作制度,和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对口安置合作关系。建立毕业生就业回访制度和二次安置制度,维护学生劳动权益。切实兑现学生就业安置达95%。为了提升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质量,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组织社会实践、开展进企业实习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增强适应能力,为提高毕业后的就业质量打牢基础。在2016学年度,中职学历教育烹饪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共有 名学生顺利毕业。
5、成才成功:
为了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实现更好的无缝对接,学校高度重视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回访工作。坚持定期通过回访、函调、直接深入企业了解等措施,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开展。从2016年度反馈信息来看,我校目前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与社会需求结合较为紧密,毕业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学生也都较好地实现了对口就业,在工作岗位上,学生基本都能够适应岗位需求。但由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局限、以及企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就业后由于缺乏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只能被动适应岗位工作,职业发展后劲乏力,这些调查结果及反馈信息也将作为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职业能力培养和岗前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保障措施:
1、调整专业结构:
为了促进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实现专业设置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学校按照有利就业和社会需求的基本原则,制定了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根据这一方案,在2016年度,学校结合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广大学生家长的需求和愿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开设专业实行了动态调整,新开了现代热门的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并办理了相应的申报审批手续。学校专业的这一动态调整,适应了经济社会、学生家长、用人企业的各方需求,引发了良好的办学效应。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为骨干、以烹饪专业为特色、以实用技术为基础的专业格局。
2、创新改革:
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为了落实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根本要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教学管理改革上主要做了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在重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开齐开全开足课程的同时,学校还结合学校实际,将汽车驾驶、计算机应用列为各专业的公共课,并发挥校内相关专业的育人作用,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本年度,学校全面开设第二专业,培养学生特长,适应企业人才需求。
二是立足学情、还原课堂原生态。“以教师为主力、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和教学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针对中职学生底子薄,成绩差的现状,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深入研究,学校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积极倡导“还原课堂教学的原生态、建立有效课堂机制”,在吃透学情的基础上,落实了备、讲、批、查、辅、考等教学环节。崇尚从严治教、反对敷衍塞责,提倡注重基础、突出技能教学。开展教师汇报课、微型课、达标课、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的梯次推进,实现了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信息化教学工作深入推进。学校建设有校园光纤宽带,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设立专门电化教学室,配备专人具体负责指导、管理、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同时学校也为电教室配齐专业人员、配全电教设施,并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情况列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和职务评聘考核,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促进了课堂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运用,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3、教师培养:
为了锻造名师团队,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在教研教改工作中,学校提出了“六个三”的原则要求,即“三定”:定方向、定目标、定任务;“三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生;“三写”:写教案、写反思、写论文;“三学”:学先进、学经验、学自己;“三评”:评教案、评课堂、评作业;“三考”:考能力、考基础、考提高。围绕这“六个三”原则,学校在教师中组织开展了技能练兵活动,通过汇报课、达标课、观摩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教学技能梯次推进,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升。在集团组织的“双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中,有3名教师被评为十佳教师,两名教师被评为十佳学科带头人。4名教师参加省级一体化教师培训班、11名教师进企业实践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达到培养名师的目的。
4、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以完善制度、建立规程为重点,坚持以法治教、依规办学,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根据新的办学环境和要求,学校重新修订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建立了教育教学工作常规、值班工作规程、学生宿舍管理规程、学校卫生工作规程等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制度,以制度管理教学,以制度规范教学,用制度夯实常规,用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校教师更是以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校兴我荣的责任感、永不言败的自信感,成就人才的自豪感,催生出了无穷的职业激情和工作活力。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争做表率。进课堂、抓管理、解难题、关心职工生活、真抓实干;教职员工忠诚执教、恪尽职守,辛勤探索、精细耕耘、创建特色、潜心育人,从日常工作“不违纪,不犯错,出现问题理由多”的工作消极态度转变到“负责任,敢担当,真抓实干不用说”的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5、德育工作:
为了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推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精神,提出“以师表塑造人格,以高德培育品德,以言行提高素质”为基本内容的全员“一对一”工作制。全体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都有联系对象学生,师生间经常性开展“交流—交心—交友”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与学生沟通,从而形成“以尊重为前提,以平等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双赢为目标”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学校还以家长会、家访为纽带强化家校联手育人载体作用。学校组建了礼仪、舞蹈、篮球、音乐、乒乓球、书法、美术、滑轮、摄影摄像等21个社团活动小组,经常性开展“经典诵读”、“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重点、季季有高潮,在丰富多彩的德育载体中学生陶情冶性、感受师爱、健康成长。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积极提倡“引导学生有梦、鼓励学生追梦、帮助学生圆梦”的“校园梦想文化”,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为自己成长成才确定航标;二是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长,让学生在成长中体验成功,激发积极进取的愿望与动力;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起航理想、绽放实力、展示自我,真正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命运在自己的手中、幸福在自己的脚下”这些朴素的生活哲理,让学生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在学生管理上,学校严格践行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三全”管理。对班主任要求“严管、紧跟、细查、勤导”。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有教无类” ,立足“爱”,落实“严”,突出“细”。一方面以践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职学生文明公约为重点,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实行领导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加大保卫人员全天安全巡查力度,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在空间上无死角,在时间上无空档;另一方面,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生活服务指导组,从内务整理、洗脸、刷牙、洗脚、洗袜子、晒被子等生活点滴抓起,让学生在文明、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中,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觉、健康自强。促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持之以恒的抓末端、抓细节、抓经常,学生动起来了,校园活起来了,读书声、唱歌声和操场的号子声汇聚成校园特有的交响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迅速形成、文明礼仪习惯蔚然成风,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采。
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新校区通过浓郁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建起了独具特色、富有职教特点的校园文化。课内外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至两门技能,作为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6、强化党建:
校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了加强党建工作,党总支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全体同志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校风教风的持续好转。全体党员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強和前途命运。学校建立了党团活动室。校党支部坚持党对工会、共青团的领导,组织校工会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审议学校工作、研究学校重大事项,推进依法治教工作;校团委在党总支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每周一次的升国旗、重大节日和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力地发挥了教育青年、培养青年的作用。
四、校企合作:
为了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从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积极开展了校企协作育人、产教深度融合工作。
1、产教结合:
学校按照“校企一体、产教结合”的办学要求,按照引企入校、办校入厂的思路,在密切和校外实习企业联办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合作了乌鲁木齐铁路局、济南铁路局、苏州瑞仪光电、厦门金龙客车集团等10个对口服务专业教学的企业,学生平时以在校内实习实训为主,每年集中时间到对口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实习动手中动脑,动脑中启迪智慧、在动手中提升技能,为学生实习实训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2、学生实习:
为了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从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专业教学的需要出发,对学生顶岗实习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变第三学年的集中顶岗实习为每个学年的分期分批顶岗实习。学校组织学生深入校外实习企业,学习知识、了解社会,这种实习制度让学生在动脑中启迪智慧、在动手中提升技能,逐步树立起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特色创新:
在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为了有效破解发展困局,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坚持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顺应市场形势需求,满足广大群众愿望,不断深化办学改革、拓宽办学思路,着力推进了以办学模式、专业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办学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办学新路,为学生成长成才打通了升学和就业通道。
1、创新办学模式。学校秉承“您把孩子交给我,我把人才还给您”的办学理念,在改革与发展的层面上拓宽视野、寻求突破,创新出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技能教育为重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起了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立交桥。
2、创新专业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学校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热门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课程内容结构的一体化、定向化、综合化和模块化,实现专业的合理结构,促进学生由职业人向社会人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一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因此,从增强学生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个性发展的教学原则,积极推行了“低中求高、慢中求快、分类推进、严格要求”的教学模式。以“实用、适用、夠用”为课程开设原则,以“低中求高,慢中求快,多台阶,严要求”为教学进度要求,以“听得懂,记得住,理解得了,用得上”为课程教学效果标准。
“低中求高”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难度以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知识为起点开展教学工作。
“慢中求快”就是在处理教材进度过程中,以学生接受得了,消化得了为原则。知识之间要平稳过渡,平滑连接,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
“多台阶”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增加过渡环节,减少知识跳跃的阶梯高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水平。
“严要求”就是要在课堂内外,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从严要求。
4、创新培养模式。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积极推行“专业+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提质量,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形成了职业教育独有的教学特色。
所谓“专业+特长”,就是要求学生在学好本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夯实专业基础和发展个性特长两者的共赢。这种模式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二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多元化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实用人才。
学校采用成立课外小组的办法,开设社会需求的其他专业技能和特长培养。利用华山教育集团现有专业在学生中开设第二专业。比如,在轨道专业学生中开展汽车驾驶、烹饪等技能培训,受到学生的欢迎。
六、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检验了办学创新成效,见证了办学实力,学校各项工作虽然已经步入加速轨道、正在全面推进,但是对照创建走在全省前列的示范性中职学校办学目标,学校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一是全面整合职教资源,疏通专业教师来源渠道,组建一支数量足、技能精湛的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
二是加大办学经费保障力度,解决学校辅助建设资金投资问题。
三是要研究和解决传统专业招生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彰显传统专业优势,扩大招生规模。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规范管理,强化育人力度,立足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发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全力拼搏、奋勇向前,朝着建设全省前列的示范性职业学校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有影响力的名校。
渭南西北新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7年10月25日
|